維生素K
|
【介紹】 |
維生素K均是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維生素K有維生素K1、維生素K2。維生素K1又稱為植物甲萘醌或葉綠醌,主要存在於深綠色的蔬菜(比如甘藍、菠菜、萵苣等)和植物油中。維生素K2是腸道細菌的產物。維生素K3是人工合成的水溶性甲萘醌,可口服及注射。 維生素K主要在小腸被吸收,隨著乳糜微粒而代謝。體內維生素K的儲存量有限,脂類吸收障礙引發的首個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症便是維生素K缺乏症。 人體維生素K的需要量非常少,但它卻是維護血液功能正常凝固,減少生理期大量出血,還可防止內出血及痔瘡。經常流鼻血的人,應該多從天然食物中攝取維生素K。 維生素K分為二大類,一類是脂溶性維生素,即從綠色植物中提取的維生素K1和腸道細菌(如大腸桿菌)合成的維生素K2。另一類是水溶性的維生素,由人工合成即維生素K3和K4。最重要的是維生素K1和K2。 脂溶性維生素K吸收需要膽汁協助,水溶性維生素K吸收不需要膽汁。 維生素K有三種形式K1-Phylloquinone、Menaquinone、Menadione,維生素K主要是在凝血,如果有傷口血液流出來,要把血液凝固起來就需要它,本身如果沒有不正常的現象,是不可能缺少的。 |
【功能】 |
維生素K控制著凝血因子Ⅱ(
凝血酶原) 凝血因子Ⅶ(轉變加速因子前體)Ⅸ(cnvisma5) 因子,為血漿促凝血酶原成份,ⅹ(stuan) 因子在肝內合成。 依賴維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蛋白質C,蛋白質S和蛋白質Z,蛋白質C和蛋白質S是促凝血素,正常骨骼中代謝所需的兩種骨基質蛋白質是維生素K依賴的,維生素K的兩種蛋白質是骨鈣素(BGP)和基質蛋白(MGP) 鈣結合蛋白對調節骨和肌體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質疏鬆,對骨刺、動脈硬化鈣斑及組織鈣沉積硬化有清潔劑的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討論。 羧化反應和維生素K循環,這是維生素K的利用途徑,大劑量的維生素K(1-10mg) 能克服香豆素的阻斷,它是通過肝臟還原酶再生維生素K氫醌。 維生素K溶於粒線體膜的類脂中,起著電子轉移作用,維生素K被體酶還原而產生的半氫醌自由基,阻止細胞增殖,並能提高對放射線的敏感性,可作為腫瘤放射治療的增敏劑使用。 維生素K有選擇性直接鬆弛平滑肌,同時對乙醯膽鹼引起的平滑肌收縮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並有鎮痛鎮靜的效果,並能增強水楊酸和嗎啡藥物的鎮靜鎮痛效果。 維生素 K 的臨床應用 維生素K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止血藥。自1974年以來,中國國內學者通過一系列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發現維生素K還有明顯的解痙止痛作用。近年來,廣大的醫務工作者在臨床觀察中發現維生素K還對毛細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氣管炎以及氣管炎等均有明顯的止喘作用;對小兒腹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某些細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為舊藥開闢了一條新用途。 用於止血 維生素K缺乏: 對飲食影響尤為突出,可導致進食困難或不能進食,嚴重導致阻塞膽道,慢性腹瀉所致吸收不良症候群,長期使用抗生素致內源性合成減少,此時應補充維生素K1或維生素K3。 肝臟疾病: 重症肝炎、失代償性肝硬變及晚期肝癌等由於肝功能受損,加之維生素K攝入吸收及利用障礙,肝臟不能合成正常量的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此時應給予維生素K1。 口服維生素K拮抗劑如雙香豆素,水楊酸類抗凝藥物治療過量發生出血症状,應立即停藥,並給予大量維生素K對抗。 新生兒出血症: 出生後2-7天的新生兒新生兒凝血酶原缺乏,通常給予維生素K10 1mg肌注,可有效預防新生兒出血症。 敵鼠鈉中毒: 敵鼠鈉可能抑制維生素K的作用,使凝血因子合成受阻,維生素K是特效解毒劑。因為滅鼠藥裡面含有華法林,這是一種抗凝藥物,過量的話當然會引起出血。 止咳平喘 支氣管哮喘: 有報導維生素K治療支氣管哮喘120例均為曾用激素、氨茶鹼等治療效果欠佳者,用維生素K雙肺俞穴注射4-12mg/次,每日1-2次,連用兩周為一療程,在兩年隨訪中,119例均未複發,治癒率為99.2% 。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 王華等252例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均採用維生素K1肌肉注射,結果:顯效 60%,有效 30.9%,無效 9.1%,總有效率90 .9% 。 百日咳: 百日咳患者30例,服用維生素K進行治療,治療五天起日痙咳小於3次為顯效作為療效標準,其中15列治7天日痙咳小於4次,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 90%,早期用藥效果較好。 霧化吸入: 維生素K霧化後,形成5微毫以下的霧滴,可直接達毛細支氣管,直接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改善通換氣功能,緩解喘憋。 解除平滑肌痙攣引起的腹痛 大量實驗證明,維生素K對離體腸肌自發性收縮及乙醯膽鹼引起的收縮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其它疼痛 血管神經性頭痛: 有學者以維生素K4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73例,病程一年以上者47例,1-3年者18例,三年以上者8例,對治癒者隨訪一年以上未複發。 關節炎及非平滑肌組織疼痛: 維生素K製劑局部用於關節疾病,挫傷、扭傷、增生性關節疾病等有較好的緩解疼痛和改善運動功能的作用。並能加強水楊酸類藥物止痛、消炎的作用。 腫瘤性疼痛: 有學者應用維生素K3穴位注射治療癌性疼痛56例,其Ⅰ級疼痛22例,Ⅱ級疼痛26例,Ⅲ級疼痛8例。 功能性痛經: 維生素K治療痛經與拮抗去甲腎上腺素引起離體子宮收縮作用降低。 呃逆: 呃逆是一種非特異的膈肌痙攣現象,有學者穴位注射維生素K治療呃逆11例,既有針刺又有藥物療效,使膈肌痙攣緩解。 腸炎: 維生素K能增加胃腸黏膜細胞ATP含量,增加胃腸黏膜的主動吸收,類氫化可的松作用可減輕黏膜炎症,加速黏膜修復。對治療小兒秋季腹瀉有滿意效果。 抑菌作用 近年發現維生素K有舒張平滑肌及有解除胃腸道平滑肌痙攣、支氣管痙攣的作用,故在消化系統疾病以及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應用較廣泛。 臨床使用本品過程中,發現在沒有胃腸痙攣、氣管痙攣的患兒中,亦有較好療效,故考慮維生素K本身對某些細菌有一定的作用。 實驗研究證實:維生素K本身對某些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對綠膿桿菌等作用隨其濃度增加而增大;維生素K與某些抗生素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臨床病例說明維生素K對增加抗生素作用、縮短療程有顯著效果,至今未發現有何副作用。故在治療氣管炎、肺炎時可選用維生素K為常規藥物與抗生素聯合應用。臨床常與維生素K與抗生素類藥物如先鋒黴素Ⅴ、先鋒黴素Ⅵ、青黴素鈉、白黴素、小諾黴素等聯合應用,均無配伍禁忌,從而起到了協同作用。 |
【食物來源】 |
‧綠葉植物 主為維生素 K1 之來源,如紫苜蓿、菠菜、卷心菜、蕃薯、蕃茄。 ‧動物 肉、肝、蛋。 ‧在腸道中細菌合成 故要多喝乳酸菌食物或吃細菌發育有益的寡糖類食物。 ‧以下食物每百克: 瘦肉 0.1 - 0.2 mg 牛肝 0. l- 0.2 mg 豬肝 0.4 - 0.8 mg 蛋 0.02 mg 牛奶 0.002 mg 蕃薯 0.08 mg 菠菜 0.6 mg 綠色甘籃 0.4 mg 胡蘿蔔 0.01 mg 碗豆 0.01 - 0.03 mg 蕃茄 0.4 mg。 |
【過量影響】 |
●高劑量的人工合成維生素K具有毒性,包括:貧血、高膽紅質血症及黃疸病。 ●攝取過量維他命K,可導致體內有過多凝血因子,影響抗血液凝固的功能,人體容易凝血,會令血管形成血塊,出現血栓塞徵狀,增加罹患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會。 ●新生兒或嬰兒大量服用會造成腦部損害,產生膽紅素過多,造成黃疸病。 ●一般所有人大量服用會損害肝功能。 ●發生過敏、臉潮紅、腸胃道不適、起紅疹、皮膚發癢等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