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慢、遠的走路方式,可溫和訓練肌肉,不易變成「易肥胖體質」。
- 台灣醒報 – 2015年4月7日 下午6:04
- 【台灣醒報記者蒲孝如綜合報導】春暖花開適合戶外走走,專家建議使用LSD(long、slow、distance)走路法,此法是以長時間、慢速、長距離3原則達到訓練肌肉的效果,每次最好中途不休息,持續1.5小時至2小時,速度是可輕鬆與旁人談話的程度,此方法可避免成為「易肥胖體質」或「易疲勞體質」,各年齡層均適用。
春天是健走走路的好時機,《日本經濟新聞》健康專欄《Gooday》最近訪問健走專家同時也是奧運選手教練的金哲彦,他建議出外走春可使用專業的LSD走路法,此方法有3原則:「長時間、慢速、長距離」。以下根據他的建議,簡略介紹此方法。
【緩慢速度鍛鍊肌肉】LSD原本是專業馬拉松人士使用,最早是由南非開普敦大學運動科學教授蒂姆•諾克斯提出,原則是持續長時間緩慢地刺激肌肉,鍛鍊有氧運動時會使用到的「慢肌」,其是「負責緩慢動作的肌肉」,占全身70%至80%,日常中許多動作都是慢肌負責,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有效利用脂肪,若慢肌功能好,就不易變成「易肥胖體質」或「易疲勞體質」。
長時間慢速走路更能感受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過程中應專注在肩胛骨的位置(避免聳肩、肩膀要放鬆)、骨盆扭動狀態(稍微左右扭動骨盆)、身體重心位置(挺胸、身體成直線不駝背)等,並專心地與自己的身體對話。
【2小時不停頓最好】金哲彥建議,「盡可能每次走路1.5小時至2小時。」但長時間持續走路會造成疲勞緩慢地堆積,因此會慢慢忘記要「擺動雙手」,且「骨盆扭動」程度也會愈來愈小,往往會開始駝背。當身體軀幹支持力量小,就會駝背,則無法鍛鍊到「慢肌」。速度因人而異,大約是可輕鬆與旁人談話的程度即可。
因為開始走路15至20分鐘後,脂肪燃燒量最大,故不停頓,持續走下去,效果最好。但金哲彥提醒初學者剛開始不要過度。國內推動健走的財團法人希望基金會網頁上也提醒民眾,健走前要先慢走5分鐘暖身再伸展,才不會拉傷肌肉;健走前中後都要補充大量水分,若健走超過1小時,則要補充碳水化合物或含鹽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