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聞查詢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腸沾黏與阻塞的可能原因》腸沾黏、阻塞嚴重會引起缺血性壞死【http://pann-pan.blogspot.tw/】


  2歲以下幼童可能因為大腸與小腸交接處相套重疊,導致腸道阻塞,最嚴重可能引起缺血性壞死,必須藉由手術治療,但如果早期發現,僅需要使用灌腸就可以沖開;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短期間歇性哭鬧與嘔吐,甚至出現草莓顏色糞便,就要立刻帶孩子就醫,以免病情繼續擴大。
  腸道疾病未正確處理恐有後遺症。北市聯醫一般外科醫師張原肇提到,例如闌尾炎未妥適處理,遠期恐引發腸沾黏或阻塞。另小兒科醫師指出,少部分兒童特殊疾病也可能引發腸阻塞。
  例如有些新生兒腹脹、嘔吐、沒食慾,可能巨結腸症。當結腸因遺傳因素缺乏神經節,以致腸管無法產生蠕動及推動作用,便容易造成近乎腸阻塞,無法排便及腹脹等症狀。
  少數未滿月的新生兒,出現腹脹、嘔吐、溢奶、食慾不佳。有些新生兒腹部叩診有鼓音,肛門指診發現肛門較緊,X光片檢查顯示腸脹氣嚴重,再做消化道鋇劑攝影術,以及24小時後腹部X光檢查,結果發現是巨結腸症。
  經由切片檢查證實為結腸缺乏神經節,以致該部分的腸管無法產生蠕動及推動作用,造成疑似腸阻塞症狀。病患神經節缺乏較輕微者,醫師多採用輔助方法幫助排便,例如提供消化劑,持續觀察新生兒的結腸發育,有些人隨年齡增加,會逐漸改善,進而恢復腸功能。神經節缺乏嚴重就需由小兒外科醫師進行切除缺乏神經節的部分腸管,過一段時間再做接合手術;若不治療,有些人腫脹的腸子會壓迫到腎臟或泌尿系統造成水腎。
  汐止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許慶俊表示,2歲以下的孩子有時會發生迴腸與結腸套疊,也就在大腸與小腸的交界,主要發生原因不明,部分研究認為可能與息肉與憩室發炎有關;由於腸道堵塞,增加糞便隨著腸蠕動排出難度,孩子會因為不舒服每20至30分鐘哭鬧一次,若伴隨著嘔吐,家長就必須特別注意。
  假若家長沒有特別注意,大小腸套疊處會出現缺血,內層黏膜也會受到損傷,腸道有可能受傷出血,因此糞便會染紅成為草莓色,此時腸套疊與阻塞可能已經發生一段時間,家長一定要立刻帶孩子到醫院接受檢查與治療,時間拖延太久,腸道很可能因為缺血而壞死,必須開刀切除,疾病風險也相對提升。
  許慶俊強調,嬰幼兒表達困難,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腸套疊相關現象,早期發現可以將食鹽水或鋇液注入腸道,利用壓力把阻塞處沖開,若是醫師判斷水壓無法幫助病情,就會藉由外科手術,親自用手解開交疊處,若是發現腸子已經出現壞死,就要切除該部位,不讓疾病影響繼續擴大。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Facebook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