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影響人類健康的眾多因素,第一位是遺傳,占15%;第二位是飲食,占13%;而醫療的作用則較少,占8%。有此可知「飲食」對於健康的重要性。
我國一向以悠久豐富的飲食文化聞名於世,現在許多人卻因為飲食不當而造成健康的隱憂,越來越多的肥胖、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心臟病、腦血管病、脂肪肝、癌症等慢性病的出現,都和飲食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生活不健康,當然會生病
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飲食方式不佳、吸煙、飲酒、情緒緊張、缺少運動等。現代人所罹患疾病幾乎都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曾有專家預測,到西元2015年,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疾病,將成為人類的頭號殺手。WHO曾舉辦「與生活疾病抗爭」的國際會議,呼籲人們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飲食西化的後果-心血管罹病率攀升
國人傳統的飲食類型屬於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模式,好、壞處兼具。好的方面是「三低」:較低總脂肪、較低飽和脂肪酸和較低膽固醇,這有助於減輕血管的硬化阻塞;壞的方面是「一高二低」:高鈉、低鉀、低鈣,這種飲食卻容易導致血壓上升。
國內的「三低」良好飲食模式,明顯優於西方,所以冠心病罹患率稍低於西方國家。但由於仍具備「一高二低」的特點,因此腦中風的罹患率高於西方國家。
然而,近年來我國飲食逐漸西化,因此也導致腦中風、冠心病等心臟血管疾病罹患率逐漸攀升,總死亡率甚至後來居上。
由此看來,建議國人應繼續保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傳統飲食模式比健健康,控制鹽分攝取量,增加魚類、水果、蔬菜及鈣、鉀等營養素的攝取,留住優點而減少缺點。
★國人飲食方式4大缺點
對比中西方飲食,國人的飲食方法存在以下缺點:
●1.進食量大
進食量偏大,甚至暴飲暴食,對身體會造成傷害。成年後,人的生長發育已經完成,對飲食的需要是維持新陳代謝的平衡,如果攝取過多的熱量,不僅會造成肥胖,而且超過人體需求的部分,還會變成「毒物」,如高血糖、高血脂,對人體的許多器官帶來害處。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胃如果被撐得太大,會引起血壓升高,也會使腸胃血液增多,大腦供血量被迫減少,長期下來還會導致記憶力衰退,思維遲鈍。而且,也容易使血糖升高,導致細胞與器官的傷害,造成血管硬化而導致血壓升高。
●2.口味重
國內不少料理的口味偏重且鹽分含量多,這可歸因於一般人的飲食偏好所致。鈉如果攝取過多,會使血管變得不通暢,容易導致高血壓。
●3.油膩
國人的烹調常為高油的方式,油脂攝取如果過量,容易造成脂肪囤積,脂肪組織需要血管供應血液,於是增加了心臟的負擔,致使血壓容易上升。而且,過多的血脂也會導致血管硬化。
●4.合餐
國人的用餐方式習慣一群人圍桌,常常都是所有料理上桌,每個人可自由取用任何一道食物,這種沒有分餐的習慣,容易攝取過多的食物,造成體重過重,導致高血壓的罹患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