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聞查詢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胃藥竟吃到體內電解質失衡[http://液態螺旋藻.tw】

文章日期:2013-07-17 15:31

作者: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7月12日 上午12:00
  王老先生長期服用胃藥,希望透過胃藥舒緩腸胃不適,不過卻逐漸出現全身無力等症狀。經檢查發現,王老先生因為長期不當使用含鎂胃藥,導致體內電解質失去平衡,因而出現這些不舒服症狀。
  振興醫院藥劑科藥師吳青柳昨(11)日在「『藥』小心傷腸胃」健康講座中指出,一般所謂的胃藥、胃片、胃乳多是指「制酸劑」。制酸劑成分包括鎂鹽、鋁鹽、鎂鋁混合劑、鈣鹽、碳酸氫鈉等,其中鈣鹽、碳酸氫鈉安全性較低,一般不建議使用。
  吳青柳藥師表示,長時間使用制酸劑容易讓胃內酸鹼值持續上升,當胃酸過少、胃部環境酸性不足,就會造成「胃腸細菌過度生長」。而制酸劑本身也可能產生鋁過多、鎂過多等副作用。如果體內鋁過多,就容易形成便秘、低磷酸血症、鋁蓄積等問題,若是鎂過多,則會引起腹瀉、高鎂血症。
  吳青柳分析,制酸劑劑型包括液體狀胃乳、散劑、錠劑、懸浮劑等,液體效果大於散劑、錠劑,散劑需要配開水吞服,錠劑則要嚼碎後吞服,效果會比較好。懸浮劑則是搖勻後服用,要記住懸浮劑千萬不要放冰箱。
  許多人認為吃胃藥、胃乳可以保護胃部黏膜,這種想法並不正確。吳青柳藥師提醒,制酸劑只能中和胃酸,無法保護胃部黏膜,也不能防止藥物所造成的胃腸潰瘍,且不當服用制酸劑也會干擾藥品成效。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Facebook Themes